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郓城信息港 > 网站新闻 > 郓城新闻 >  “第一书记”王炳春:让村集体收入走向“正增”

“第一书记”王炳春:让村集体收入走向“正增”

发布时间:2012-10-24 11:55:40   来源:山东新闻网  浏览:   【】【】【
        山东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第一书记”王炳春进村以来,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动员全村群众将荒废13年、面积200多亩的废旧窑场收归集体,面向社会出租承包,创收70万元。  
        郭庄村是郓城县黄集乡一个行政村,271户,1067口人,耕地1385亩;党员16名,平均年龄60岁。村级组织薄弱,村集体“空壳”,“两委”历史欠账4万多元。山东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第一书记”王炳春进村以来,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动员全村群众将荒废13年、面积200多亩的废旧窑场收归集体,面向社会出租承包,创收70万元。目前,正利用这笔回收资金,以合理补偿的方式将该村其他5处荒废林地、“村头荒”收回集体,返包给种养户经营,滚动开发,变废为宝,有效利用,既发展起一批种养大户,又为村集体持续创收种下“摇钱树”,为贫困村党的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实现“抓党建”与“促脱贫”的有效结合。主要做法是:
        1、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带着如何实现村集体收入“破零”这个问题,深入开展“五访五必问”,发现贫困村其实有许多资源可以开发利用。郭庄村村南有200多亩荒废坑塘,13年前是一个窑场。历任村“两委”一直想以20至30万元的价位对外发包,但由于村民担心承包费会流失,始终没有成功,只得分到各户,“人人都有,户户有份,但谁也不能开发”,水面苲草、蒲苇丛生,水坑周边土地上栽种的杨树,生长10多年不到一把粗,效益极低,荒芜得可惜。经过认真分析梳理,得出如下结论:村民对村班子不信任是影响窑场收回的思想根源;财务不公开是影响信任的关键所在;交通不便、小偷小摸、开发思路陈旧是影响承包价格的制约因素。
        2、真情助学,赢得民心。新来的“第一书记”是否真心为群众办实事,曾是大多数群众的共同疑问。“第一书记”王炳春坚持把赢得群众信任作为工作的第一突破口。在走访中发现一困难学生郭秀香,父亲得癌症自缢身亡,欠下一大笔债务,母亲精神失常,孩子五年级便辍学照料一个不成样的家。“第一书记”王炳春当即掏出身上的1000元,送她返回校园,并承诺每年供应她学费不少于2000元,直到读完大学。“五一”节期间,“第一书记”王炳春放弃休息,从济南、东营邀请来了4个家庭,同郭庄村的4个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当场捐款捐物,留下账号,承诺供4个特困家庭的孩子读完大学。此举在全村引起轰动,村民自发燃放鞭炮,他们感慨地说:这个“第一书记”是真心来帮助我们的啊。随后,召开村“两委”、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认真讲解省委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精神和要求,提出“进了郭庄门就是郭庄人”,发出盘活资源、修路筑桥、实现旱涝保收、建设文化大院等17项倡议,展现郭庄村未来几年的美好蓝图,真情表达同郭庄村全体村民一起抓住机遇、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赢得村民普遍认同。
        3、抓住关键,精心实施。主要抓了如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成立郭庄村资源综合开发委员会。让有威信的村民代表参加,集思广益,具体负责废旧窑场收回的各项工作。二是成立理财小组。实行村财乡管,设立专门账号,承诺财务公开、阳光操作,保证收回的资金干干净净地用在全村公益事业上。三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宣传、张贴标语、逐户走访,召开小型座谈会,认真讲解收回废旧窑场、盘活闲置资源的好处。四是严格程序,依法回收。制定《郭庄村村民放弃废旧窖场交由村集体经营承诺书》,由郭庄村资源综合开发委员会各成员逐户签字、按手印。仅1天的时间全部完成,100%的村民同意放弃,交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之后一周内,全体村民将自己在废旧窑场上的树木全部腾空。五是理清开发思路。为让废旧窑场高价出租,“第一书记”王炳春请来省、市、县水产、畜牧、土地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前来考察,制定开发规划,并争取到“生态观光项目”的优惠政策,提出以“上农下渔”开发为基础,建设集农业观光、渔业垂钓、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园。新的开发思路让人们耳目一新。请郓城县电视台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广告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六是创造优良环境。利用省文化厅先期提供的30万元帮扶资金和省交通厅3.3公里的筑路资金,将郭庄村主要街道及废旧窑场周围的道路进行硬化,共计硬化道路4.7公里,有效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争取省财政“一事一议”资金为全村安装监控设备,为承包户解除了后顾之忧。七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始终让群众参与整个招标过程,阳光操作。委托郓城县招标公司依法依规进行了招标,最终以70万元的高价成功发包。
        4、滚动开发,持续增收。承包资金到位后,个别村民存有“平均分了”的想法。为把70万元承包资金用到“刀刃”上,通过“四议两公开”,确定资金使用的20条意见,除去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更新变电站、建设文化大院等以外,针对目前许多村民发展种植、养殖项目缺少场地的情况,投资30-40万元,将郭庄村内和村周围其他5处、约计70多亩的“村头荒”、零散林地、坑塘,进行有偿回收,然后返包给种植、养殖的村民经营,既可为村民发展致富项目提供条件,又可以让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形成“鸡生蛋、蛋生鸡”的良性循环,为农村党的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友情链接 网站公告 网站地图
© 郓城信息港 鲁ICP备18022462号-1
客服电话:0530-534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