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郓城信息港 > 网站新闻 > 社会新闻 >  高额彩礼“下架” 郓城移风易俗走出新路子

高额彩礼“下架” 郓城移风易俗走出新路子

发布时间:2018-04-19 00:31:44   来源:大众网  浏览:   【】【】【

郓城县玉皇庙镇北郑行政村北郑村村民仝丽娟和男朋友在民政局办简易的领证仪式,代替婚宴仪式

潘渡镇李杭村的李蕊蕊、仝康夫妻因为抵制高额彩礼获奖一辆三轮车

“我自愿参与接受颁证结婚仪式,我发誓终生照顾好妻子……”4月11日,新人曲伟鹏、仝丽娟在郓城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颁证大厅举行了简洁而庄严的结婚仪式。在郓城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这种节俭的婚礼仪式,而不是大操大办。

婚事新办只是郓城县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红娘牵线、婚礼从简、红白事“挂号”……近年来,为遏制高额彩礼,促进乡村文明和社会和谐稳定,郓城县创新工作方法,倡导文明婚嫁,群众思想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高额彩礼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婚事从简,多位新人嫁娶“零彩礼”

仝丽娟是郓城县玉皇庙镇北郑行政村北郑村的村民,和男朋友相识6年,4月11日上午,她和男朋友共同来到郓城县民政局领结婚证。“办完这个结婚仪式后,在我老家这边就不再办什么仪式了。”仝丽娟告诉大众网记者,经过他们两个人商议,决定婚事从简。同时,仝丽娟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跟男朋友家人要一分钱彩礼。

“繁琐的婚礼两家老人都得忙活,麻烦不说花费也多,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仝丽娟说,她和男朋友在北京打工相识、相恋,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都有着婚事从简的观念,这样他们很快就说服了父母。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郓城县的其他乡镇。“知道自己难,更能体会到别人难。”家住郓城县经济开发区王沙湾社区的张久洁将在五一假期期间结婚,她和母亲也作了一个让别人很难理解的决定——将男方送来的10万余元彩礼退了回去。这倒不是张久洁家里很有钱,她家的日子过得也很艰难,父亲去世早,母亲邱翠芳是残疾人。

对于女儿的决定,邱翠芳很是支持:“好的婚姻不是金钱买来的,美满幸福的家庭是靠自己双手创造的,只要他俩有上进心,比啥都好。”这样的事在郓城县屡见不鲜,潘渡镇李杭村的李蕊蕊、仝康夫妻认为要高额彩礼是违背家风的不文明行为;陈坡乡侯潭村的侯玉景既没有向男方要彩礼,也没要婚房婚车;唐庙镇郑庄村的唐建芹不但没要一分钱彩礼,还十分孝敬公婆,受到邻里称赞。

红娘牵线,让高额彩礼逐渐“下架”

在一些地方,彩礼越来越高,让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和举债的境地,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有一些职业媒人有意哄抬行情,推波助澜。为了刹住这股“歪风”,郓城县积极想办法、出对策,让高额彩礼逐渐“下架”。

郓城县潘渡镇王井行政村刁林村的刘秀雨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她是村里的妇女干部,另一个身份则是潘渡镇义务红娘协会的义务红娘。“在我手里撮合成的年轻人都有4对啦!”采访中,刘秀雨十分开心地说出了自己的“工作”成绩。

为了消除彩礼攀比现象,规范婚介职业市场,2017年3月,潘渡镇创新工作方法,成立了义务红娘协会,聘请辖区内60位素质高、作风硬的妇女主任为义务红娘,并颁发聘书和义务红娘工作证。他们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了义务红娘微信群,红娘们及时将本村适龄男女青年的信息通过微信群进行沟通交流,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对象。

“我村有一女孩一米七,很美,谁村上有好男孩,介绍下。”“我村有一男孩在菏泽上班,一米七八,25岁。”……一个村的红娘发布信息,很快,另外村上红娘就跟上,一经牵线,好事很有可能就达成。为适龄男女牵线搭桥其实只是她们工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候,她们则是利用红娘的身份为青年男女宣传地址高额彩礼,提倡婚嫁新风。“经过我们撮合的小青年,彩礼都会控制很低。”刘秀雨说。

郓城县文明办主任仲玉文告诉大众网记者,如今,成立义务红娘协会的做法已经在全县进行了普及,全县已经健全了“一乡一协会、一村(社区)一红娘”的服务网络,这样既为当事人省去了媒礼,又通过义务红娘普及了移风易俗工作,郓城县婚事新办的社会风尚已然成了主导。

喜事忧事提前“挂号”,红白理事会发挥大作用

“要彩礼,不能为;会创业,最光荣;不讲房,不讲车……”郓城县李集镇仲堌堆村红白理事会理事仲玉谦熟练地吟诵着《移风易俗三字经》,这部《移风易俗三字经》在当地流传甚广。“将移风易俗编成三字经,好记易懂,十分接地气。”

抑制农村婚礼大操大办,郓城县各个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起到了大作用。“婚车不超过6辆、喜宴不超过10桌、每桌不超过16个菜、烟15元以下、酒20元以下……”郓城县张营镇小屯村红白理事会委员李堪领如数家珍,他告诉大众网记者,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成立之后,村内的红白事都必须在红白理事会“挂号”才能进行,理事会有专人负责,他们和最有威望的乡贤、老干部、红娘共同协助村民办理红白事,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

“我们红白理事会不仅要遏制村民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还成立了一个公益爱心基金会。”李堪领说,2017年元月份,村“两委”和小屯村红白理事会向全体村民发起募集“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公益爱心基金的倡议,得到了村民迅速响应,不到三天就收到爱心捐款2.415万元。公益爱心基金用于奖励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额彩礼的典型,也用于慰问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

今年,小屯村再次发起捐款,共募集到4.95万元,募捐的款项远远超过了去年,经过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商议后,决定将助老物资发放的年龄放宽至65周岁。这一做法得到了周边村庄的迅速响应,张营镇的殷垓、黄垓、闫庄等村纷纷学习效仿。

目前,郓城县1041个行政村(社区)全部由群众推选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按照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订立了《红白事村规民约》并上墙公布,制定了社区模式、喜事新办模式等板块。(记者 张鹏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友情链接 网站公告 网站地图
© 郓城信息港 鲁ICP备18022462号-1
客服电话:0530-534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