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郓城信息港 > 网站新闻 > 社会新闻 >  郓城黄泥冈:春到西杨,风光无限

郓城黄泥冈:春到西杨,风光无限

发布时间:2019-04-03 22:24:28   来源:菏泽日报  浏览:   【】【】【

仲春时节,记者走进郓城县黄泥冈镇西杨村采访,先接触的是村支部书记杨兆前。“脱贫路子千百条,产业增收最牢靠。”这是杨兆前的口头禅,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全村的致富带头人。 正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早在1985年就开始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乘着党的政策春风,由昔日的“空心村”变成了“家家织机响、户户挣钱忙”的纺织专业村。近年来,更是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成为年产值近20亿元的省工业百强村。

改革成就“致富路” 村里的改变,是从村集体购置20台织布机开始。“当时,我们村委也想发展经济,正好附近有棉厂,我们就买了20台织布机加工包皮布。”杨兆前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带动下,第二年就有村民购置织布机,村里的民营经济也在那时悄悄发了芽。 在那个年代,购置一台织布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全村也没几户能负担得起。于是,村集体就贷款给想购买织布机的村民。就这样,干纺织的村民越来越多……1990年时,全村的织布机数量已经过千台;92年时,全村更是拥有了两千多台织布机,成了远近闻名的纺织专业村。 “因为怕花钱,所以那时我们都是背着干粮到北京购买织布机,饿了就啃两口。”村民杨其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艰苦,仍唏嘘不已。那一次,他一口气贷款购买了8台织布机。如今,杨其印的明星纺纱公司已经拥有8万纱锭,资产过亿元。 现在的西杨村,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已经达到了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15家,拥有纱锭28万,织机2200余台,从业人员4000多人。 

动能转换激发“新引擎” “以前那种棉絮满天飞的现象没有了,噪音也小了,我们的工作环境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村里的久久纺织公司,职工冯霞告诉记者,前几年公司淘汰了高能耗的旧设备,新增了先进设备,她们这些工人现在不光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久久纺织公司只是西杨村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前几年,村子受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因素的困扰,纺织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去年,我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后,全村上下倍受启发与鼓舞。”杨兆前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到南方学习考察后,我们更是决心借着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春风,把纺织业这篇文章做大做强!” 村民杨延词的三联织布公司也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去年我把原有的300台织布机全部淘汰了,换了150台节能环保的新型织机。”杨延词告诉记者,现在的150台织机比以前450台织机的产量都高,用工也从原来的的60多人减少到了15人,质量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截至目前,全村共淘汰23万高耗能纱锭,更新旧织布机1800余台,月均节约电能50余万度,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噪音、粉尘和废热排放。

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走在西杨村街头,宽阔的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的绿植已经悄悄吐出了嫩芽,田间的麦苗像是一片翠绿的海洋,好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 “村里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现在不仅越来越漂亮了,还啥设施都有。我也脱了贫,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的幸福生活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年过古稀的苑保绪大爷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他和老伴都在村里的纱厂干点轻快活,一个月能挣三千块钱左右。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西杨’。路面硬化了,道路绿化了,新建了小学和幼儿园,70多个贫困户通过在厂里上班实现了脱贫致富。”杨兆前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对整个西杨村统一改造,聘请专家科学规划居住区与企业的布局,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记者 马源劭

责任编辑: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友情链接 网站公告 网站地图
© 郓城信息港 鲁ICP备18022462号-1
客服电话:0530-5342598